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 題:會當水擊三千里——全國兩會前夕看中國信心
新華社記者劉紅霞、王希、有之炘
世界目光,再次聚焦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
新起點,新使命。這場春天的盛會將匯聚億萬人民的智慧與共識,傳遞更加強大的信心與力量。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 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X8044次中歐班列(漢堡—武漢)到達武漢吳家山鐵路集裝箱中心站(2018年8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彰顯信心,發展中行穩致遠
新年伊始,黃浦江畔。美國陶氏化學公司首席執行官吉姆·菲特林與新華社記者面對面。
“我們看到,有的外媒炒作外資撤離中國,陶氏有這種想法嗎?”
“沒有!從來沒有!也不會有!”菲特林答得干脆。
“為什么?”
“我們1979年進入中國,現在已經40年了。”這位世界500強企業掌門人說,“陶氏看好中國的長期發展潛力,看好中國的巨大國內市場,看好中國營商環境持續改善。這決定了陶氏不僅從沒想過退出中國,而是堅定加大對華投資;不僅擴大在中國沿海地區的產能,還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投資。”
看好中國,陶氏只是一個縮影。中國美國商會2月26日發布的《2019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62%的會員企業視中國為其近期全球投資計劃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