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減稅降費利好 點燃鄉村振興激情
臺海網8月21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馮勇琦 杜靜 曾培釗) 村景如畫、產業興盛、農民富裕……綠水青山伴隨“金山銀山”的美妙畫卷,在八閩大地徐徐展開。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今年以來,國家實施的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措施,也在鄉村落地生根,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減稅降費助力鄉村企業煥發生機
作為鄉村振興的總要求,“產業興旺”被擺在首位。由壽寧縣下黨鄉打造的中國首個扶貧定制茶園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當地利用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向全國招募茶園主,茶園主租下茶園后,仍由當地農民繼續管理,在茶葉生產完工后交付給茶園主。壽寧縣夢之鄉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是經營定制茶園的主要企業之一,屬于小型微利企業,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0多萬元,按此推算今年企業利潤預計在100萬元左右,可少繳企業所得稅2萬元左右。該公司計劃將省下的稅費繼續投入茶園管理,開發更加契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在保護好綠水青山的同時增加企業效益,增添當地茶產業活力。
位于德化縣赤水鎮的泉州集源林果有限公司,開發了上千畝的油茶基地,在基地的帶動下,昔日的“窮山溝”變成美麗莊園。說起減稅紅利賬,公司總經理林安娜如數家珍:2018年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少繳企業所得稅42.83萬元;2018年享受固定資產一次性扣除政策可遞延少繳企業所得稅100萬元;2019年1—6月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免21.18萬元。“茶樹種植投入大,回收期長,制取高等級的茶油需要通過引進低溫壓榨及分子蒸餾技術,投入的資金很大,我們希望借著減稅降費的春風,壯大茶油產業,讓農村越來越美,吸引更多投資客進駐赤水鎮,為村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林安娜對此充滿期待。
減稅降費助力發展鄉村旅游經濟
在屏南縣龍潭村,由于村里老宅年久失修,常住人口已不足200人,但今年這座“空心村”卻乘著減稅降費的東風重新煥發生機。減稅降費政策激發了村民的創業熱情,他們利用老宅開發民宿游產業,對年久的建筑進行修繕,將傳統文化和村落旅游相結合,形成了集雨廊、公益畫室、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為一體的“網紅村”,每到節日就游客爆滿,民宿更是一房難求。
而泰寧縣大龍鄉也走出了一條不同的鄉村振興之路。當地的晟境未茗茶莊結合自身實際,開發出一條精品民宿路線。茶莊負責人韓彥介紹,民宿是在舊廠房基礎上改造的,設計風格和室內裝潢則全部按高星級酒店的標準,所以前期投入較大。受益于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稅政策,今年可不再繳稅,剛好填補了裝修費用,為茶莊的發展減輕了負擔。除此之外,不少鄉民也成了茶莊的制茶師傅,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
福建稅務部門多舉措加快鄉村振興建設
今年來,福建省稅務部門拓寬思路、精準施策,推動各項減稅降費政策落地,幫助更多的鄉企、鎮企實現轉型升級,為發展產業、培養人才、加快實現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屏南縣稅務局用屏風、展牌等物件,將宣傳標語、稅收政策有機融入傳統村落建設,融入鄉村景色,讓民宿經營者和游客在輕松愜意的觀光中感受減稅降費利好,提升認同感和獲得感;福鼎市稅務局結合當地產業特色,有針對性地為茶企梳理減稅降費政策落地措施,并且不定期組織黨員青年志愿者走進鄉村,面對面、點對點開展政策輔導,助推茶企將節省的稅款用于技術改造,引進更加先進的生產流水線提升茶葉的品質,帶動農民共同致富。